玻璃窑熔池底耐火砖的侵蚀过程
随着玻璃熔制技术的发展,玻璃溶液对池底用耐火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了解耐火砖侵蚀的过程,能够在耐火砖设计及配置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规避,减缓耐火砖的侵蚀,进而做到延长耐火砖的使用寿命。
玻璃熔窑池底大多采用多层结构,并有良好的保温,使热损失大大减少,池底温度提高200℃左右,使该处玻璃液黏度降低,流动加剧,也就加强了对池底的冲刷和侵蚀。不仅如此,玻璃液还能轻易渗入密封差的砖缝处,与耐火材料作用产生气泡,形成三相界面条件,发生向上钻蚀现象。
加料时随配合料及碎玻璃带入的杂质铁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侵蚀;尤其在砖缝处,杂质铁侵入砖缝或孔隙后会产生气泡,将池底侵蚀出孔洞,与玻璃液对耐火材料接触面上产生的向上钻蚀相似。
现代玻璃熔窑池底的侵蚀来自于两个方面:一、接触玻璃液部位的直接侵蚀;二、下层密封层(衬层)的侵蚀,使池底砖损坏。
整个侵蚀过程分四个阶段:玻璃液或杂质从砖缝渗透;密封层开始受破坏;发泡的玻璃液渗入池底铺面砖及衬层之间;发生“向上钻蚀”,使池底铺面砖损坏。
因此,玻璃原料中都对铁的氧化物控制在最低的允许限度。特别是用量较大的硅砂,其氧化铁含量要求在小于0.2%。
上一篇: 分析耐火浇注料表面挂霜原因
下一篇: 耐火砖的使用制作要求及特性